2014年4月8日 星期二

大葦鶯


【科名】 鶯亞科 Sylviidae
【學名】 Acrocephalus arundinaceus
【食性】 主要以灌叢或草叢中的昆蟲或小型無脊椎動物爲食。
【鳴叫】 冬季可聽到間斷的「chackchackchack」沙啞短音。
【別名】 東方大葦鶯。
【遷留】 在台灣爲普遍的冬候鳥,每年9月至翌年5月底出現在台灣。
【繁殖】 台灣沒有繁殖紀錄。
【分布】 台灣出現於沿海至低海拔山區的濕地。繁殖於西伯利亞南部的貝加爾湖區、蒙古、中國東北、華東、阿穆爾地區及日本等地,度冬區在東南亞至澳洲北部及東北部。
【形態】 體長約17公分。雌雄鳥同型,雄鳥體型略大。自額、頭頂至體背爲一致的欖黃褐色,尾羽顔色暗褐色。眉斑細,淡乳白色,過眼線暗褐色,耳羽淡攬褐色。飛羽及覆羽暗褐色,各羽外緣淡欖黃褐色而略帶鏽紅色,飛羽內緣乳白色。腹面的腮、喉、頸側乳白色,頸側有淡褐色細長縱斑,胸、腹及尾下覆羽乳白色,胸側略帶灰褐色,腋帶黃褐色。喙暗褐色,下喙淡色。跗躕及趾鉛灰色。
【生態】 棲息於溪流、湖泊邊或沼澤濕地間的濃密高草叢中,度冬期亦會利用較乾燥的開闊地草叢。隱密性高,多長時間隱藏草叢中,偶作短距離飛行,即再躲入密草中。通常單獨活動。


請尊重智慧財產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