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科名】 翡翠科 Alcedinidae
【學名】 Alcedo atthis
【食性】 以淺水中的小魚爲主食,兼食蝦及水生昆蟲及幼蟲,無法消化的魚骨及昆蟲甲殼形成食繭吐出。
【鳴叫】 在飛行時常發出「唧-」一聲,有時也會發出急促而連續的「唧唧唧」鳴叫。
【別名】 普通翠鳥,魚狗,釣魚翁。
【遷留】 在台灣是普遍的留鳥,未見季節遷移的行爲。
【繁殖】 繁殖期爲3至7月,雌雄鳥合力在河岸或池塘土岸上以喙咏洞爲巢,洞口直徑約45mm,洞深40至100 mm,每窩產卵5至7枚,卵純白色,大小約爲24×20 mm,雌雄鳥分擔孵卵的工作,約19至20天雛鳥破殼而出,幼鳥留在巢穴中接受餵食24至25天後長成離巢。
【分布】 台灣普遍分布在海拔1200公尺以下的水邊。離島中的澎湖群島、台東蘭嶼與綠島、宜蘭龜山島、基隆彭佳嶼以及金門、馬祖列島都有出現的紀錄。全球分布於歐洲、北非、中東、中亞、南亞、東亞、東南亞、南洋群島及新幾內亞。
【形態】 體長約16公分。雌雄鳥體色相似,喙大而尖,體型粗短,尾短。頭上爲暗綠色,有鮮綠色横紋及藍斑點,耳羽白色,腮、喉白色,背面寶石藍色。腹面橙黃色。雄鳥喙黑色,雌鳥下喙基紅色,脚紅色,眼黑色。雄鳥前額、顔頂、後頸爲藍綠色及鮮藍色相間的橫紋,眼先煙灰色,上端有很窄的紅棕色前緣線;頰及耳羽淡紅棕色,延伸到後方爲白色斑塊。翼綠色,肩羽及翼上覆羽綠色有亮藍色羽尖。背及腰爲閃亮的寶石藍色,尾上覆羽則爲較深的亮藍色,尾上深藍色。頦喉及頸部白色染有皮黃色,胸橙紅棕色,往翼下及尾下的部分漸淡。眼深褐色,喙黑色,嘴角紅色,脛及跗蹠紅色。雌鳥類似雄鳥,但是下喙爲橙紅色、尖端黑色。幼鳥似成鳥,但背面色澤較暗、較綠,腹面色澤較淡,胸部羽毛有窄的煙灰色邊緣,喙部有白色尖端,脛與跗蹠最初為黑色。
【生態】 普遍生活於海拔1200公尺以下的溪澗、河川、池塘、灌溉渠道的岸邊,也會出現在海邊、河口及紅樹林間。需要清澈及流和緩的水域。常貼近水面做直線飛行, 飛行快速,雙翼不斷快速拍動。覓食時喜立於岸邊的岩石、樹枝或水中竹枝上,注視水中游動的小魚,找尋機會垂直撲入水中獵物,在水下雙翼張開,眼張開以瞬膜保護眼睛,然後喙先離水飛返原來棲息的位置,以喙銜住接近尾部的位置,將魚左右拍打至暈厥,然後將魚頭轉向內後呑食,有時也會在空中定點振翅,從空中看準獵物出擊。
請尊重智慧財產權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