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5月6日 星期二

火炭母草


【科名】 蓼科 Polygonaceae
【學名】 Polygonum chinense Linn.
【原產】 中國南部、菲律賓、印度等地均有出產。
【分布】 中海拔山區到低山帶,水分供應較充裕之開闊地、溪谷兩旁和道路附近。
【別稱】 烏炭子『長編』、冷飯藤、秤飯藤、倩飯藤(台灣)、赤地利、斑鳩飯、火炭星、火炭藤、白飯草、白飯藤、清飯藤、川七、信飯藤、雞糞藤、KamunanPappisu(泰雅)Boozyo'kkZyaboro'kk(排灣)
【形態】 本品全長約 30~100 公分。莖扁圓柱形,有分枝,節稍膨大,下部節上有褐色須根,淡綠色或紫褐色,嫩枝紫紅色,無毛,有細線棱;質脆,易折斷,斷面灰黃色,疏鬆,常中空。葉多卷縮或破碎,完整葉片展平後卵狀長圓形,長 5~10 公分或過之,基部截形或稍圓,全緣,上面暗綠色,有淡紫色斑塊。下面色較淺,兩面近無毛;托葉鞘筒狀,膜質,抱莖。無臭,味酸、微澀。在台灣的路旁,很難不見到火炭母草,他可從平地一直生長到海拔2500公尺高的山地,而且四季都可見到他白中略帶黃的小花,小巧可愛。





請尊重智慧財產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