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科名】 桃金孃科Myrtaceae
【學名】 Syzygium samarangense (Bl.) Merr. & Perry
【原產】 原產於馬來半島,在馬來西亞、印尼和菲律賓等地普遍栽培,後來以爪哇島栽培較多。十七世紀時,由荷蘭人引進台灣後,初期僅在台灣各地農家及果園作零星的栽培。
【分布】 台灣以中南部居多,尤以屏東產量最多。
【別稱】 爪哇蒲桃、大蒲桃、洋蒲桃、金山蒲桃、輦霧、璉霧。
【形態】 常綠喬木,樹高可達 10 公尺,樹皮灰白,枝條樹皮平滑,老幹部分會越老越粗糙。葉橢圓形,單葉對生,近無柄,全緣,長約 12~25 公分,寬 5~10 公分,先端具短突尖,基部近圓形,厚紙質,下表皮具腺點,無托葉。花兩性,腋生,雄蕊多數,花托筒與子房連生,淡黃白色,花柱細長;萼淺盃形,4 裂,裂片扁圓形;花瓣呈倒卵形。漿果,倒圓錐形,頂端扁形,橫 4.5~6 公分。
![]() |
請尊重智慧財產權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