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科名】 秧雞科 Rallidae
【學名】 Gallinula chloropus
【食性】 雜食性。食物中的動物和植物的比例各地不同。通常都在水邊草叢覓食,有時也上岸到草地上啄食。
【鳴叫】 鳴聲清晰,似「 kirrik,crek,rek ,rek 」常在黃昏時鳴叫 · 非繁殖期有群聚現象。
【別名】 紅骨頂、黑水雞。
【遷留】 在台灣是普遍常見的留鳥。
【繁殖】 繁殖期在 4 至 7 月,一年可生 2 窩。一夫一妻單配制,有領域性,有時配對關係可維持數年。但也有一雌二雄建立家庭或二雌、多雌與一雄合作建巢的紀錄。兩性共同營巢,築巢於沼澤濕地濃密草叢或蘆葦叢中之地面上,也常見於水稻田將稻莖折曲編織成巢,巢離地約 60 cm ;有時也築巢於芋田裡,用細枝、蘆葦、苔草和花穗等材料築成碟形或杯形巢。每天產 l 枚卵,每窩產卵 5 至 8 枚。卵呈白色或乳白色,帶有紅褐色斑點,大小為 38 × 29 mm。孵化期約為 18 至22 天,雌雄親鳥輪流孵卵,但雌鳥的孵卵時閒較長。同窩卵孵化的時間不同,依產卵順序,每天孵化 l 隻。雛鳥為早熟性,全身被黑色絨羽,在巢內留 l 至 2 天, 3 日齡可游泳, 8 日齡可潛水,親烏餵養照顧雛鳥,有時前窩產的亞成鳥也參與照顧雛鳥, 21 至 25 日齡可自行覓食, 45 至 50日齡長出飛羽, 72 日齡可獨立。
【分布】 台灣全島平原各地可見。除了澳洲以外,廣泛分布於全球各大洲。
【形態】 體長約33公分。頭、頸及上背灰黑色,下背、腰至尾上覆羽及兩翼覆羽暗橄欖褐色;飛羽和尾羽黑褐色,第 1 枚初級飛羽外及覆緣白色;腹面灰黑色,向後逐漸變淺,羽端微綴白色;下腹羽端白色較大,形成黑白相雜塊斑;兩脇具寬的白色條紋;尾下覆羽中央黑色,兩側白色;尾下覆羽和腋羽暗褐色,羽端白色;虹膜紅色;喙黃綠色,喙基和額甲鮮紅色;脛的裸出部前方和兩側橙紅色,後面暗紅褐色,跗蹠前面黃綠色,後面及趾石板綠色,爪黃褐色。雌鳥體型較雄鳥略小。幼鳥虹膜褐色,頭側和頸側棕白色。
【生態】棲息於低平原長有挺水植物的濕附近的蘆葦叢、溪流、湖泊、灌木叢、池塘、水庫等水域草叢及沼澤和稻田等環境。日行性,多於入夜即休息,但在有月光的晚上也會活動。一般在低平原地區的淡水中生活,尤偏好有挺水植物遮蔽的水域,偶會在開闊的廣大水域中活動。善於游泳,有時也上樹,但不善飛翔,漫步時常見尾羽豎起,並不時上下翹動。受驚時即低頭快步跑入草叢中,很少以飛行方式遁逃。飛行緩慢,飛行時頭頸和腳均伸直,飛行一段短距離之後,隨即沒入草叢或水塘中。
請尊重智慧財產權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