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4月3日 星期四

環頸雉


【科名】 雉科 Phasianidae
【學名】 Phasianus colchicus
【食性】 雜食性 · 經常於地面啄食植物的種子、嫩葉、新芽、各種昆蟲和田地裡的穀物。
【鳴叫】 雄鳥多於清晨晨昏嗚叫,為高亢的「咽、咽」聲
【別名】 雉雞、啼雉。
【遷留】 在台灣為稀有的留鳥。
【保育】 II
【繁殖】 每年的 4 至 5 月為其繁殖期。一隻環頸雉雄鳥可與多隻雌鳥交配,爾後的孵卵全由雌鳥擔當。築巢於濃密草叢的地面上,由樹葉鋪設而成。每窩產卵 6 至 12 枚,有時可多達 16 枚。卵為淡上黃色無礙點 · 卵大小為 43.3 × 34.5mm . 重量平均 28 . 87 公克,雌鳥孵卵約 24 至 29日,幼雛始破殼而出,雛鳥為早熟性。
【分布】 台灣分布於中部、南部和花東縱谷地區。全球廣泛分布於歐亞大陸。
【形態】 體長雄鳥約80公分,雌鳥約47公分。雄鳥眼周圍裸露的顏面鮮紅色,頭頂藍褐色,後頭羽冠和頸深暗綠色而有紫色閃光,頸輪白色在前方中斷,並不連貫 。上背和肩羽余黃色,有黑色斑點,背銅紅色,有乳白和黑色橫紋;下背至腰為黑色、乳黃和深綠色璘紋,羽緣淡色。尾上覆羽欖褐色,翼覆羽淡褐色,羽端黃白色。尾羽欖黃色,兩側紅褐色,具粗紅褐色橫斑。胸暗紫紅色,各羽羽綠黑色。腹部黑色,腹側和腋淡乳黃色,有黑色斑,尾下覆羽棕紅色。喙和腳青色。雌鳥的體型較小,體色一致為淡黃褐色,上背和胸羽有紅褐色和黑褐色橫斑,背、翼覆羽、飛羽和腹側佈滿黑褐色斑點。下背至腰為黑色、乳黃和深綠色斑紋,羽綠橄欖色。腹側和腋橘黃色,有黑色
斑。翼覆羽淡褐色,羽端灰白色,尾羽紅褐色橫斑較綑。
【生態】 棲息於低平原地區乾早的荒野地,如丘陵地、河床或河邊草叢蔓延的地方,以及平原農田如甘蔗、花生、地瓜等旱作地,有時也見於疏林的灌叢中。台灣的分布多見於中、南部和東部,北部甚為稀少。




請尊重智慧財產權